誠信是經商之本,這是流傳商界的至理名言。
在互聯網這個虛擬的世界里,誠信不**是經商之本,還是生存之道。以網購這個迅速崛起的行業為例,沒有誠信根本無法立足。正因于此,淘寶先是封殺炒作信用的賣家,而后將網絡打黑風暴刮到外部信用炒作網站,力圖從源頭上扼殺信用炒作這條黑色產業鏈。由淘寶的一系列舉措也可以看出,誠信問題已經日益突出,淘寶向信用炒作宣戰亦是大義之舉。不過,筆者認為,電子商務的誠信建設不能只喊口號,而要落于實處。
對于淘寶的“誠信自查”以及及打擊信用炒作網站的舉動,眾多業內人士認為是空喊口號。事實也證明,淘寶展開“誠信自查”活動后,并沒有從根本上遏制信用炒作的問題,更沒有解決電子商務的誠信問題。無論是“誠信自查”,還是打擊信用炒作網站,淘寶的出發點是好的,但這些策略只能暫時緩解信用炒作弊病,無法**店主的誠信問題,這是現有信用評價體系的弊端所致。
現在,淘寶沿用的是eBay的信用評價體系。用戶在購物后,可以對店主進行好、中、差評價,淘寶根據用戶的評價來評價店主的誠信度。事實上,在淘寶的網店購物,商品描述與實際物品的符合度,店家的服務態度,物流運輸速度,這些都能反應店主的誠信。但現在大部分網購平臺,**提供一個好、中、差評,無法對店主進行其他的評價,這無疑影響了店主信用評價的客觀性。
此外,網購平臺現有的監管體系也影響了信用評價體系的客觀性。舉一個簡單的例子,現在淘寶、有啊和拍拍平臺上有很多出售游戲點卡的店鋪,一張10元點卡也能獲得一個信用評價,而其他店鋪賣一個價值3000元的東西也只能獲得一個信用評價。
顯而易見,現有的信用評價體系影響了店主信用評價的客觀性。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電子商務的誠信問題,必須從信用評價體系改革開始,這才是解決電子商務誠信問題的王道。按照這一觀點來看,淘寶的“誠信自查”以及封殺信用炒作網站的舉動,確實有點空喊口號的意味了。
相比之下,有啊和拍拍在信用評價體系方面進行了改革,尤其是有啊。為了更加客觀的反應出店主的誠信,有啊將虛擬物品交易與實物交易的信用評價分開。此外,有啊還引進了一個打分機制,讓買家對交易進行更細致的評價,累加出“滿意度”得分。現在這個“滿意度”已經取代了好中差評成了主打。我曾經看過一份資料,有啊的老大李明遠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過,除了交易次數(好中差評)、品類(比如虛擬和實物,以后可能對不同種類的商品,其權重也不一樣),還應該有人的概念——不同的網絡用戶賦予不同商戶的時候,權重是不一樣的。
這很有意思,也許未來有一天:A和B在同一個商戶買同一個東西,同樣給出好評,但對這個商戶的信用表現的貢獻是不一樣的;A在同一個商戶購買不同的東西,也不一樣;A在不同的商戶購買同一個東西,也不一樣。這聽上去可能是繁瑣龐雜,但確實更科學,關鍵的問題是——它體現了一種思維方式:用技術和方法來解決問題,而不是用道德和感化。
通過對比可以發現,有啊這種打分式的信用評價體系相當不錯。上升到產業角度來講,eBay創造的這種好、中、差信用評價體系已經過時,電子商務市場急需一種全新的信用評價體系來反應店主的誠信。
就現狀而言,國內電子商務信用評價體系改革已經勢在必行,因為eBay創造的這種信用評價體系在中國市場有非常大的弊端。淘寶一味封殺信用炒作者的戰略會有一定效果,但卻治標不治本。所以,眾多業內人士才會說淘寶的誠信建設是空喊口號。更后,筆者建議淘寶,學一下有啊和拍拍,根據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情況進行誠信建設,并與時俱進。
電子商務誠信建設不能只喊口號,歡迎合作。